乐山一中高2011级摸底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第l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沿120°经线的海陆分布图,读图后完成1~4题。
1.图中②处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type="#_x0000_t75">
A.受信风带和地形影响 B.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w_w*w.k_s 5_u.c*o m
C.受寒流影响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图中①处洋流的流向为
A.自西向东 B.从高纬向低纬 C.自南向北 D.冬夏流向不同
3.当④处为高气压控制时,③地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4.图中④地所在国家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A.西部 B.南部 C.东北部 D.东南部
下图所显示的是我国某地形区。读图完成5~7题。
5.分布在图中地区较为普遍的景观是
A.丘陵、山地 B.平原、洼地 C.高原、丘陵 D.盆地、山岗
6.图示区域南部和北部分别属于
A.黄河流域 海河流域 B.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长江流域
7.流域内红壤性水稻土是传统技术条件下人与地理环境和谐相处的典范,它对当地
地理特征的折射不正确的是
A.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B.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C.经人为的水耕熟化,自然成土因素影响小 D.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8~10题。*m
8.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9.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渡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10.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面、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o*m
11.读我国某大盆地自然景观剖面图,关于图示盆地的地理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B.是我国糖料作物重要产区
C.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 D.河流受降水影响出现夏汛
12.下列科技成就按领先世界的时间长短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确切纪录 ②十九年七闰原则的确立
③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 ④华佗发明的麻沸散
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⑥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⑤④⑥①② C.③④⑤⑥②① D.④①③⑥②⑤
四川古称巴蜀,在历史上出现了持续的开发和建设,经济文化成就显著。完成13~14题。
13.下列四图反映了今天的四川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
14.下列文明成就属于四川的是:
①钳错赏功宴乐铜壶 ②全套编钟 ③春秋战国的井盐 ④三国发明的馒头 ⑤汉墓帛画 ⑥东汉说唱俑
A.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
15.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秦汉采取了“用险制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该策表现是:
A.联络月氏、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B.北讨匈奴、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D.构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汉武帝、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完成16~18题:
16.汉武帝时期实行了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即刺史制度,但后来该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变化表现有:
①刺史权力突破了监察范围 ②监察区发展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域
③刺史治所由不固定到固定 ④刺史需亲赴京师上计到可委派下属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司马光认为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其中的“失”指的是:
A.崇儒尚法 B.严酷的刑罚 C.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D.加强皇权
18.《旧唐书》记载:“(隋文帝)勤劳思政,……”下列正确叙述隋文帝事迹的是:
①589年亲自率军攻占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②令宇文恺主持营建东都洛阳
③在北方修筑了两条大的驰道 ④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⑤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 ⑥沿袭改革了源于西魏的府兵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③④⑤ D.④⑥
19.美藉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政治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20.右图为当时流行的文学作品的一种,它所叙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其中不少故事为任意想象虚构。全书以诗作结曰:“汉君懦弱曹吴霸,昭烈英雄蜀帝都。司马仲达平三国,刘渊兴汉巩皇图。”根据图文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市民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②汉字书法不断进步
③政局动荡战乱不断
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正统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
21.范缜在《神灭论》中说:“浮图(指佛教)害政,桑门(指僧侣)蠹俗。……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馨于惰游,货殚于土木(指寺庙)。”由此可看出范缜反对佛教是因为佛教:
①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 ②造成了社会战乱分裂
③破坏了家庭亲情关系 ④妨碍了政府行政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下列外来的经济文化生活成果初次传入中国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域胡瓜 ②印度佛教 ③尼泊尔菠菜 ④欧洲瑇瑁
A.①③②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①②④③